(Cii.中国 2025年5月2日消息)截至2025年5月2日,日美关税谈判呈现胶着态势,背后日本“以攻代守”的策略逐渐明晰。
在农产品关税方面,美国要求日本将牛肉关税从38.5%大幅降至10%,取消大米关税,而日本仅开放5%配额。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2024年日本农产品自给率仅38%,全面开放将冲击12万农林从业者。对此,日本4月抛售500亿美元美债,创2005年以来单周最高纪录,致使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60基点。
汽车产业领域,美国对日汽车加征25%关税,涉及丰田、本田等车企34%的对美出口额,年损失或达240亿美元。美国汽车在日市场份额仅1.2%,却要求日本放宽安全认证。作为应对,本田武汉电动车工厂产能提升至40万辆,日产30%产能转向东南亚,降低对美依赖。
驻军费用问题上,美国要求日本承担90%驻军费用(当前为75%),还新增“安全贡献费”,日本仅同意上调至80%,并拒绝将汇率政策与关税捆绑。
日本手中握有诸多反制底牌。日本持有1.07万亿美元美债,占外国持有量16%,4月单周抛售200亿美元,推动日元跨境支付占比升至12%。同时,RCEP贸易额突破12万亿美元,中日韩自贸协定恢复谈判,日本对华出口增长12%。此外,日本默许东芝向中国转让半导体专利,以此换取美方放松对华光刻机限制。
接下来的谈判有几个关键节点。5月15日的部长级会谈,日本打算提出扩大进口美国LNG(年增200万吨)来换取汽车关税豁免。6月G7峰会若仍未达成协议,日本或联合欧盟推动WTO争端解决机制。经济反制预案方面,日本央行准备干预汇市,若日元突破150关口将抛售5000亿日元。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接触点”策略,本质是以时间换空间。短期来看,拖延至7月参议院选举后,借助85%民众反对加税的民意向美方施压;中期通过抛售美债迫使美方让步,4月美债暴跌已使30年期收益率突破5%;长期则加速“去美国化”,与英国、印度签署《印太安全协议》,减少30%对美军事依赖。若美方持续施压,日本可能效仿1995年《美日半导体协定》,在电池材料等关键领域实施对等限制,引发全球供应链二次震荡。
这场谈判对全球影响深远。经济上,若日本汽车产业崩溃,全球汽车供应链成本将上涨18%,特斯拉等美企或损失240亿美元市场;地缘政治方面,日元与瑞郎或取代美元成为新避险货币,美元指数年内已跌8%;规则层面,若日本成功构建亚太自贸联盟,RCEP成员国贸易额或突破20万亿美元,冲击WTO现有体系。日美关税谈判不仅是双边博弈,更是全球化秩序裂变的一个写照,显示出在21世纪多极世界里,单一霸权难以轻易迫使他国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