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中国 2025年5月1日讯)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开普勒望远镜已确认超过5000颗系外行星,其中30颗位于宜居带。2025年对K2-18b的深度观测显示,其大气中存在二甲基硫醚(DMS)等可能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分子,尽管尚未达到5西格玛科学验证标准,但为寻找外星生命开辟新方向。该行星距离地球124光年,表面或被全球海洋覆盖,重力高达地球6倍,或存在独特生命形式。
星际访客奥陌陌:反物理加速引外星猜想
2017年闯入太阳系的星际天体奥陌陌(Oumuamua)持续引发争议。其狭长形态、异常加速(脱离太阳引力后速度反常提升)及无彗尾特征,令部分科学家推测其为外星探测器残骸。最新模拟显示,其内部可能储存水冰,受太阳辐射后释放氢气推动加速,但“非自然起源”假说仍存。
UFO/UAP事件:军方记录与争议样本
美国国防部全域异常解决办公室(AARO)披露,20%的UAP(不明空中现象)呈现反物理特性,如2014年F/A-18战机遭遇的悬停、瞬时加速等。2025年墨西哥国会听证会展示的“木乃伊标本”声称检测出非地球DNA,但学界普遍质疑其真实性。历史档案显示,1947年罗斯威尔事件中军方曾回收无法识别的金属残骸,相关文件至今未完全解密。
古代文明遗迹:超越时代的天文密码
秘鲁纳斯卡高原的巨型地画与英国巨石阵的精确天文对齐(夏至日出、冬至日落)持续震撼科学界。2025年,瑞典波罗的海发现直径61米的圆形石结构,放射性碳定年显示距今1.4万年,其几何精度与电子设备失灵现象挑战人类文明认知。部分学者认为,纳斯卡线条或为“维度漩涡门户地图”,而巨石阵可能利用量子重力效应标记地脉节点。
科学探测计划:火星样本与宇宙监听
NASA“毅力号”火星车在杰泽罗陨石坑采集的首批样本含古河道沉积物,有机分子检测结果将于2030年公布。与此同时,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正对半人马座比邻星进行大气光谱分析,中国FAST望远镜加入国际协作,监听潜在地外信号。SETI“突破聆听”计划已筛选820颗恒星数据,发现2264个候选信号,其中8个或为人工属性。
未来展望:十年内或迎决定性突破
NASA《地外文明接触预案》明确,需满足“可重复观测”“排除非生物解释”“多学科验证”三原则方可确认生命存在。随着下一代望远镜(如南希·格雷斯·罗曼望远镜)的部署,人类或在未来十年揭开宇宙生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