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太空法发展提速

2025-04-30 06:34 Cii.中国

36国签署《阿尔忒弥斯协定》,商业航天市场突破5000亿美元


1.png


      (Cii.中国 2025年4月30日讯)国际法框架:36国签署月球探索协议,但关键条款仍存争议

       《外层空间条约》(1967)

       全球约束力:110个国家签署,包括中美俄等航天大国,确立“和平利用太空”原则。

       责任案例:2021年美国SpaceX星链卫星与中国空间站两次“危险接近”,中方依据条约要求美方担责。

       《责任公约》(1972)

       赔偿记录:1978年苏联卫星残骸坠毁加拿大,前苏联支付300万加元(现约230万美元)赔偿。

       争议焦点:卫星碎片致损的跨国追责仍依赖政治协商,尚无强制司法程序。

       《阿尔忒弥斯协定》(2020)

       成员扩展:36国签署,美、日、韩、阿联酋等主导,主张“资源开采合法性”,但遭俄罗斯、中国反对。

       资源权属:协定允许企业申请月球采矿许可,但未明确国际法下资源所有权归属。

       国内立法:中美欧竞逐太空经济,卢森堡领跑小行星采矿

       美国:《商业航天发射竞争力法案》(2015)

       经济刺激:催生SpaceX、蓝色起源等私企,2023年美国商业航天发射收入达720亿美元,占全球65%。

       中国:《航天法(草案)》(2023修订)

       监管升级:拟对低轨卫星发放许可,限制轨道资源滥用,目标2030年前建成太空垃圾主动清理系统。

       卢森堡:《太空资源法案》(2017)

       投资规模:政府注资2亿欧元,吸引21家深空采矿企业落户,计划2040年前实现小行星采矿商业化。

       核心矛盾:资源争夺激化,太空军事化风险攀升

       轨道资源争夺

       拥堵现状:近地轨道卫星超8000颗(2023年数据),频谱冲突致60%卫星运营商投诉拥堵。

       军事化威胁:美组建“太空军”,中俄研发反卫星武器,联合国报告显示2022年卫星激光干扰事件同比增300%。

       法律真空地带

       火星管辖权:NASA“毅力号”探测器已采集样本,但若发现水资源或微生物,国际法无强制共享机制。

       太空资源估值:摩根士丹利预测,月球氦-3资源若商用,价值或达数万亿美元。

       未来挑战:技术颠覆倒逼法律革新

       星链冲击:马斯克计划发射4.2万颗卫星,引发“轨道殖民”争议,欧盟提议设立“太空交通管制系统”。

       立法滞后:76%的受访航天企业认为现行法律无法应对AI操控卫星、月球基地主权等新问题。

       改革路径:联合国正在起草《太空资源开发公约》,拟建立“太空资源开发基金”,强制企业缴纳5%收益用于环保。

       2023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但法律体系仍停留在冷战思维框架下。随着私营企业成为太空活动主体,国际社会亟需从“条约约束”转向“动态治理”,在资源开发与和平利用间寻找平衡点。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