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技术主导地位旁落中俄 全球能源格局迎来历史性转折

2025-04-29 06:35 Cii.中国

1.png


       (Cii.中国 2025年4月29日讯)4月28日,据《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最新分析,美国在核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正被俄罗斯与中国加速取代。这一转变不仅源于技术迭代与产业政策的差异,更折射出全球能源权力结构的深层变革。

一、美国核电:从“领导者”到“追赶者”

       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核电产业因公众对核安全的担忧、建设成本飙升及监管体系僵化逐渐丧失优势。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Rafael Grossi)指出,过去20年全球新增核电装机容量中,仅3%来自美国。

最新数据揭示差距:

       规模萎缩:截至2025年4月,美国在运核电机组94台,总装机容量96.95 GWe,虽仍居全球首位,但已连续15年未新增商用反应堆。

       供应链依赖:美国约40%的核燃料依赖俄罗斯浓缩铀供应,而俄乌冲突后,美国仅能通过哈萨克斯坦等第三方国家间接获取,导致核电站运维成本增加15%-20%。

       发电占比下滑:核电占美国总发电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20%降至2024年的18.6%,反观中国核电占比从2015年的3%跃升至2024年的4.9%。

二、中俄崛起:技术输出与战略布局

       俄罗斯与中国正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重塑全球核能市场,装机容量与出口规模已形成压倒性优势。

俄罗斯:核能出口的“激进扩张者”

       全球布局: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承建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38%,覆盖37个国家,包括非洲(埃及、尼日利亚)、中东(伊朗、土耳其)及东欧(匈牙利)。

       技术创新:浮动核电站(如“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和模块化小堆(RITM-200)已获国际订单,2024年签订南非核电站项目(总价400-500亿美元),配套铀矿开发权及技术培训。

       燃料垄断:俄控制全球40%的铀浓缩产能,2024年向中国、印度等国出口浓缩铀超2000吨,占其出口总量的65%。

中国:全产业链突破的“后来居上者”

       规模跃升: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达1.13亿千瓦(113 GWe),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建机组28台(3365万千瓦),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

       技术突破

       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装机超1.2亿千瓦,出口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国;

       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HPR1000)和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于2025年商运,等离子体运行时间突破千秒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堆(EAST)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国际合作:与沙特签署核能安全合作备忘录,共建中东首个核安保示范中心;通过“华龙一号”技术输出,推动东盟国家核电装机容量提升至1200万千瓦(2030年目标)。

三、全球能源权力重构:经济与地缘博弈加剧

       中俄的核电出口策略兼具经济与政治双重目标,重塑全球能源版图。

       俄罗斯的“资源换市场”策略

       在伊朗布什尔核电站项目中,俄以44亿美元建设费用换取伊朗布什尔港长期运营权及石油贸易优惠;

       通过匈牙利保克什核电站扩建项目,强化中东欧能源纽带,俄核电设备占匈电力供应的18%。

       中国的“基建+技术”捆绑模式

       2025年中核集团与沙特签署协议,以核电站建设换取沙特未来5年500万吨铀矿优先采购权;

       在阿根廷“华龙一号”项目中,中方承担70%融资,换取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锂矿勘探权。

       对美国的冲击

       美国西屋电气AP1000机组因超支超千亿美元(原预算53亿美元,最终达160亿美元),丧失波兰、土耳其等国订单;

       美国核电海外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35%降至2024年的9%,中俄合计占比达62%。

四、国际社会的警觉与反思

       IAEA报告警示:若美国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小型堆(SMR)商业化,其核电全球份额可能进一步萎缩至15%。

       专家观点

       斯坦福大学能源政策研究员戴维·维克托指出:“美国正陷入‘成本陷阱’,每座新核电站建设周期长达12年,而中俄仅需6-8年。”

       俄罗斯科学院核能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科瓦廖夫称:“2025年是全球核能‘新冷战’的起点,技术标准与供应链主导权争夺将决定未来格局。”

       未来全球铀矿需求预计2040年增长80%,但现有可开采储量仅够维持至2080年,中俄已联合投资非洲纳米比亚、尼日尔铀矿,锁定未来供应。

       核聚变领域,中国“人造太阳”EAST实现403秒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领先美国同类项目(200秒)一倍。

       核能领域的权力转移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大国战略耐力的较量。美国若想重夺主导权,需打破政策僵局、重启国际合作,但面对中俄的协同攻势,这场追赶或将漫长而艰难。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