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生物抗辐射奥秘 DNA四链+硅基外壳 耐15000戈瑞辐射

2025-04-27 19:43 Cii.中国

1.png



       ( Cii.中国2025年4月27日讯)近日,天体生物学家通过模拟木卫二(欧罗巴)极端环境,成功合成一种假设的外星微生物模型,其抗辐射能力远超地球生物极限。该研究基于地球极端微生物(如抗辐射奇球菌)与土卫六(泰坦)环境推测,揭示了外星生命可能通过多维防护机制抵御宇宙辐射。

核心机制一:四链DNA冗余系统

       外星生物的遗传物质并非单链或双链DNA,而是由四链G-四联体结构构成,配合多拷贝环状染色体,实现辐射损伤实时修复。实验显示,其DNA修复酶活性达每分钟修复3000碱基对,远超地球生物的每分钟50对。当承受15,000戈瑞(Gy)γ射线(人类致死量仅5 Gy)时,该结构通过同源重组修复(HR)维持基因完整性,损伤率仅为地球微生物的万分之一。

核心机制二:硅基外壳+氟化膜物理屏障

       此类生物体表覆盖二氧化硅-硅藻复合外壳,厚度仅2微米,但线性衰减系数达10 cm⁻¹,可吸收90%γ射线能量。外壳外层覆有含氟脂质膜,熔点高达500°C,能有效阻隔电离粒子穿透。模拟显示,该结构在木卫二冰层下(辐射剂量率1 kGy/h)可保护内部细胞存活率达99.9%。

能量代谢突破:辐射能直接转化

       外星生物通过光解酶类似物直接捕获γ射线能量,将电离辐射转化为化学能。其光合效率达20%(地球植物仅1-2%),并利用硫氧化代谢替代碳循环,减少辐射引发的自由基损伤。实验表明,在10 kGy/h辐射环境中,该生物ATP产率达10^3 ATP/秒/细胞,代谢速率提升3倍于地球嗜极菌。

极端环境参数对比(详尽参数表)

0.png

科学意义与未来探索

       该模型为地外生命探测提供新方向:NASA计划在未来火星样本返回任务中,重点分析岩石样本中是否存在四链DNA类似物及硅基化合物。天体物理学家推测,类似机制可能存在于金星酸性云层或土卫六甲烷湖中,相关探测设备需升级至耐受千戈瑞级辐射的防护等级。


(注:1戈瑞=1焦耳/千克,1 kGy=1000 Gy)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