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i.中国2025年4月27日讯)月球正成为人类探索能源与工业发展的新前沿。最新研究显示,这颗地球卫星蕴藏的矿产资源不仅储量惊人,更具备改变能源格局的潜力。
氦-3:核聚变理想燃料
月壤中氦-3平均含量达30微克/克,全月储量预估71.5万至110万吨,集中分布于月表松散层与极区阴影区。这种同位素与氘结合时无中子辐射,可安全用于核聚变发电。据测算,每吨氦-3可产生6300吨氢气和70吨氮气,释放的能量足以支撑地球数万年能源需求,是深空探测器的理想能源。
钛铁矿:金属与水的双重来源
风暴洋、雨海等月海区域分布着巨量钛铁矿(FeTiO₃),储量达1.3×10¹⁵至1.9×10¹⁵吨,占月海玄武岩体积的8%-30%。这种矿物不仅能提炼铁、钛金属,还可通过氢还原反应生成水,为未来月球基地提供氧气和饮用水。仅钛铁矿中的铁资源已远超地球已探明储量。
克里普岩:稀土与核能宝库
月球正面的风暴洋区蕴藏丰富的克里普岩(KREEP),含钾、稀土元素(REE)及铀、钍等放射性物质。稀土储量达225亿至450亿吨,铀资源量超50亿吨,是未来电子设备及先进核能技术的关键原料。
水冰:生命与火箭的命脉
南极艾特肯盆地等永久阴影区储存着约6亿吨水冰,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这些资源不仅能维持人类驻月生存,还能通过电解为火箭提供燃料,大幅降低深空探测成本。
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月球正面月壳平均厚度50公里,背面达72公里,最厚处超1000公里。31-39亿年前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富含铁、钛的月海玄武岩,其表层月壤平均厚度仅5米,却含有万亿吨级铁资源。由于地质活动在31亿年前停滞,月球完整保存了太阳系早期演化记录,且无大气、弱重力环境为资源开采提供了独特优势。
挑战与战略价值
当前亟需攻克资源勘测、成矿规律等四大科学难题。但可以预见,月球资源将缓解地球能源危机,并为地外基地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中国嫦娥工程发布的《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已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高精度资源分布图谱,加速人类迈向“月球时代”的步伐。
(注:文中数据综合中国探月工程成果与国际最新研究,具体参数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