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中国2025年8月14日 文:列维夫)2025年8月10日,日本海上保安厅与陆上自卫队向争议岛屿增派两艘“朝雾级”护卫舰、四艘导弹快艇及十余架P-1反潜机,火控雷达直接锁定俄军阵地,实战姿态昭然若揭。这一行动是继5月23日日本巡逻艇在国后岛争议海域无预警发射66发实弹后的二次升级,代号“北方盾牌2025”,旨在测试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焦灼下的战略忍耐力。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蕴藏的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50万吨锂矿及占全球20%需求的稀土资源,成为日本冒险的核心动因——俄方已将其全境划为经济特区,彻底断绝日本“共同开发”的幻想。尽管日本73%民众反对武力夺岛,石破茂政府仍通过渲染“俄军在乌克兰暴行”转移国内矛盾(通胀率9.1%、债务率达GDP的265%),强行推进“自卫权”叙事。
美国的幕后支持为日本提供了关键底气。CIA向日本提供俄军远东布防情报,英国、法国同步表态挺日,构建反俄共识。日本借美国武装升级(售F-35B战机、改造“出云号”航母)推进军事转型,但历史警示清晰:从1941年“Z舰队”覆灭到2022年乌克兰危机,美国从未为盟友与俄直接开战。与此同时,俄罗斯正陷入双线作战的泥潭:在乌克兰,尽管俄军取得苏梅州、顿涅茨克等战术突破,但乌军以德国“金牛座”导弹摧毁库尔斯克地下指挥部,暴露其防空漏洞;泽连斯基严拒“未经同意的谈判”,乌民众抵抗意志持续强化,三年战争已致俄军伤亡超31万,装备损耗率达40%,卢布贬值30%加剧经济危机。
面对日本的进逼,普京签署“东方堡垒2025”计划,重启芬兰边境基地,扩建远东铁路网,并拟建核防御体系。俄方在远东部署300枚核弹瞄准日本,但常规军力受乌战拖累——太平洋舰队仅1艘现役航母,60%潜艇超龄服役,其“沉默反制”(如轰炸机巡航日本海)实为资源不足的被迫隐忍。北约东扩进一步压缩俄战略空间:芬兰、瑞典加入使波罗的海“北约湖化”,加里宁格勒飞地被全面封锁;欧盟第13轮制裁切断俄60%精密仪器进口,迫使其军工产能依赖中国芯片。能源杠杆的失效更令俄雪上加霜——对欧天然气出口量骤降82%,转向亚洲市场(中印占原油出口85%)致利润缩水40%。
亚太地区的联动施压加剧了俄罗斯的困境。日本与乌克兰秘密共享军事情报,德国援助乌军的导弹技术反哺日方;朝鲜则扬言“卫星改导弹”牵制驻日美军。中俄协作成为俄方关键对冲手段:2025年中国货轮17次停靠北方四岛运输建材,双方联合开发港口,以经济纽带绑定战略利益。然而,俄日对峙已触发危险的“行动-反应”循环:日本6月在北海道试射射程180公里的88式反舰导弹后,俄随即在择捉岛部署“棱堡”反舰系统;俄方威胁在加里宁格勒部署战术核弹,北约则启动“核反制”预案,任何擦枪走火都可能引爆链式反应。
普京的“帝国迷梦”正遭遇现实拷问。俄高层宣称“苏联未合法解体”,试图为扩张正名,但畸形的经济结构(军工占GDP18%)和民生凋敝(民众不满率37%)暴露其外强中干。全球43国对俄制裁网络的收束,使其沦为“核武裹身的泥足巨人”。当前局势本质是俄罗斯扩张主义的全球性反弹——乌克兰拖住俄军主力,日本趁势捅刀,暴露其“东西不可兼守”的致命伤。若俄在克里米亚或北方四岛任一方向溃退,其大国地位将彻底瓦解,引发欧亚权力重组。而美国“递刀子却避战”的策略,正将日本推向核对抗前沿,再现珍珠港式的战略赌博。历史的钟摆再次指向临界点,这场博弈的结局或将重塑二战后的地缘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