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中国2025年7月5日,吉田 讯)俄乌战争的最终走向正滑向“冻结核战”与接触线冻结的僵局,这种概率高达65%的结局本质上是美俄战略意志的具象化投射。当前俄军控制乌东四州及克里米亚,战线固化趋势明显,乌克兰虽在局部反攻中夺回约1200平方公里土地,但难以改变战略失衡。若西方军援持续缩水——美国2025年大选后对乌援助可能削减40%,俄军或借机发动第聂伯河总攻,以日均5800发炮弹的饱和打击突破乌军防线,但需承受每平方公里130人的伤亡代价(ISW数据),这可能导致其动员体系崩溃。
乌克兰面临的双重困境在数据中显露无遗:经济重建需1万亿美元(相当于其2024年GDP的20倍),而2024年粮食产量已下降35%,军工产能占比畸高至30%,民用产业萎缩导致失业率突破28%。政治层面,泽连斯基支持率从战前80%暴跌至45%,2024年征兵腐败案引发全国性抗议,东部俄语族群分离主义风险指数升至橙色预警。
国际变量中,中国提出的“乌克兰中立化”方案获78%全球南方国家支持,但美俄均拒绝让步核心利益。北约东扩虽吸纳芬兰、瑞典,但东欧成员国仅承诺提供战区外后勤支持。这场消耗战印证了“时间价值”法则——俄罗斯凭借战时经济韧性(军工占GDP 35%)和能源出口转向(对华石油增供28%),正将西方拖入战略疲劳期,而乌克兰的“欧洲化”进程可能因领土碎片化永久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