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中国/国际分析组2025年5月12日讯)2025年5月8日至11日,韩国海军与美军在朝鲜半岛东部海域举行了一场代号未公开的联合海上演习,以“全域联合作战”为核心展开行动。此次演习大规模验证新型AI指挥系统与高密度无人装备协同能力,其背后战略意图复杂,给地区安全局势带来诸多变数。
演习中,韩美双方投入大量尖端装备。韩方派出10艘舰艇及10余架战机,其中主力宙斯盾驱逐舰“栗谷李珥”号(DDG-991)搭载的AN/SPY- D(V)相控阵雷达性能强大,能够同时追踪1000个目标。升级版KF-16V战斗机也参与其中。这些装备与美军P-8A反潜巡逻机配合,其磁异探测仪助力形成“空中-水面-水下”三维监控网络。值得一提的是,生成式AI指挥平台在此次演习中首次投入实战测试,它通过实时整合卫星、无人机及传感器数据,自动生成多域作战指令,极大提升作战效率,将打击链响应时间缩短至15秒。
美方“威廉·劳伦斯”号驱逐舰(DDG-110)与P-8A反潜机构成“猎潜特遣队”,演练针对朝鲜常规潜艇的饱和攻击战术。P-8A携带的鱼雷与深水炸弹可覆盖半径50公里海域,MH-60R直升机搭载的磁异探测仪能在复杂水文环境下精准锁定目标。此外,演习首次测试无人机蜂群反舰战术,30架自杀式无人机在电子战吊舱掩护下,模拟突破俄制S-400防空系统的饱和攻击,成功率高达78%。
从战略意图来看,此次演习指向多个方向。在对朝威慑方面,演习模拟“朝鲜特战部队渗透首都圈”场景,韩方动用FA-50轻型战斗机发射鱼叉反舰导弹摧毁模拟港口设施,并测试“天马”近防系统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韩美联合司令部称这是应对朝鲜近期核试验与导弹试射之举,但朝鲜外务省严厉谴责其为“侵略前兆”。
在区域博弈层面,演习区域覆盖黄海与日本海关键航道,距离中俄能源运输通道不足200海里。美军核动力潜艇“哥伦布”号计划年内进驻釜山,其搭载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达2500公里,可覆盖中俄沿海军事基地。这一行动意在通过“核保护伞”强化日韩同盟,同时压缩中俄战略空间。
在技术霸权争夺上,韩美聚焦AI与无人协同作战。演习中测试的“分布式杀伤链”系统,能借助卫星将无人机、水面舰艇与核潜艇整合为自主作战单元。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透露,该系统未来将部署至关岛,以形成对西太平洋全域的“算法霸权”。
面对此次演习,地区各方迅速作出反应。朝鲜强硬回应,宣布重启“火星-18”固体燃料洲际导弹试射,并在朝俄边境部署新型伊斯坎德尔-K战术导弹。俄罗斯宣布与朝鲜签署《联合海上防卫协定》,计划6月在黄海举行联合反潜演习。中国外交部罕见召见美韩大使,发出“任何加剧地区紧张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的警告。
分析认为,此次演习标志着韩美军事同盟从“防御性协同”向“先发制人打击”转变。韩国国防分析研究所(KIDA)报告显示,2025年韩美联合军演中无人机参战率已达30%,相较于2023年提升一倍,核威慑展示也从战略核潜艇临时停靠升级为核打击坐标模拟推演。若朝俄军事协作进一步深化,2026年前后或爆发“东亚版古巴导弹危机”。
此次演习数据曝光后,日本防卫省紧急修订《西南诸岛防卫计划》,计划2026年前在冲绳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澳大利亚宣布加入美韩“延伸威慑”对话机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强调“冷战思维正在将人类推向悬崖”。
(本文数据综合自韩联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公报)